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

山花日本料理


如果說逸鮮棧是東京,那麼山花就像是京都


山花壽司檯不大,但不難看出師傅一絲不苟的性格


不知名稱的豆腐,表面柔滑細緻,內部紮實,口感不錯


一度聽成"夏威夷法螺"的蝦夷法螺,肉質紮實有嚼勁,用量毫不客氣


洋蔥、紫蘇葉細切,巧妙將有嚼勁、口味較淡的法螺熟肉提了味


生魚片

後面的黑鮪魚兩片相當厲害,似乎是半週熟成的口感

現殺鮪魚口感較酸、筋也不易入喉

半週熟成開始出現甜味、筋也剛開始化開,仍帶點嚼勁

有時看黑鮪魚季的新聞畫面,當饕客直呼剛入口的高價黑鮪魚肉好吃時,心中滿是問號


吃過幾次日式料理,但慚愧的是...只要不是小林師傅切的,很多魚我還是認不得...

最右邊的是赤貝嗎?非常好吃


水章魚切片


經過稻草煙燻的鰹魚,生熟比例恰當,熟肉經稻草煙燻更添一股香氣

內層生肉多汁,經過一番咀嚼,恰好替外層熟肉再潤過

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道


山花買進新鮮鮭卵再行醃漬,不似一般成品般死鹹,反有一股淡淡的、油油的清香,嚼著嚼著,成功與米飯的甜相融合


雖已切花,但仍算是"大花",好吃但長者不見得好入口的握壽司


醬油漬過的鮪魚握壽司


炸過的安康魚肝,微酥的外皮並不油膩,當然不會搶了魚肝的油香,反倒是那層酥皮包著軟軟油滑的魚肝,真的很棒


紫蘇葉包著鱈魚白子經過油炸

讓不敢吃白子的姊姊都能輕
易入口

對我則還能輕易嚐到其原味



現釣


排隊的毛蟹...沒吃到


很有京都風的烤魚,鮮嫩多汁搭上幾片楓葉真的心情大好,出於好奇,我偷吃了一片楓葉嚐味道


花蟹蒸蛋,蒸蛋表面還有細密的蛋花


被取出的蟹肉仍相當完整,能大口嚐著紮實的蟹肉是一種幸福!


最後的...糯米飯?原本期待著油飯的香氣,可是氣味真的很淡,如果可以選,我會選在前面幾道菜前吃


湯品


南瓜蛋糕與綠茶口感意外的搭!





咖啡~


如果說逸鮮棧是東京,那麼山花就像是京都

另一次不錯、風格迥異、但愉快的食記


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

打個比方繼續談中西醫

時間回到愛因斯坦已發表廣義相對論、已是大師級人物的那幾年,量子力學正開始蓬勃發展

說來這門學問,有部分還起因於他自己發表的光電效應公式(1905)

但量子領域的許多論調他並不領情,只選擇自己背景知識能解釋者

也因此,愛因斯坦與波爾(量子力學界的大師)有過幾次精采辯論

最後,在量測粒子資訊的部份,波爾讓愛因斯坦的想法與廣義相對論產生矛盾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7416&prev=37439&next=37389&l=d&fid=7

終其一生,愛因斯坦沒再贏過


事實上

對於很大很大的東西,廣義相對論準確的告訴我們許多事,例如宇宙中存在黑洞之類...

但小如電子之類,量子理論才適用,現今許多科技也都立基於此

至今,科學家仍致力於尋找大小皆適用的統一理論,而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只是該理論下的一種特例

除非廣義相對論已包含宇宙的所有道理,否則不能單憑它無法解釋量子力學的某些結論而說對方的不是。



同理

如果你的醫學對很多事情仍無解、對生老病死仍束手無策,那就不能單憑自己的學門無法解釋一些現象而指責對方的不是

拿西方知識強行解釋針灸的原理,恰似愛因斯坦就自己的認知直指測不準原理的不是(經過多年的印證,不論學術成果或應用科技,這方面愛因斯坦出錯的可能性只有日益增高,沒有減少)

如果你的醫學夠強大,也不會有對方存在的餘地,或對方僅是你的特例(必須明確說出在哪些條件下,對方的所有因果都能用你的道理說明白)



其實

這是一個集合的概念,我舉個例子:生物的分類階層依序為:界、門、綱、目、科、屬、種

昆蟲不會因為沒有脊椎而非動物,因為脊椎動物門、節肢動物門都同屬動物界


保持開放的態度才更有機會接近大統一理論,在完全了解對方前,別急著全盤否定,否則輸掉的可能不只三場公開辯論

PS:也希望選擇中醫並非只是為了逃避開刀,我自己會視狀況選擇其一

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

單方不見得有益


被廣告商取名為"大顆粉圓"、標榜與醫師常用消炎成分相同的"Diclofenac",除了已知會引發猛爆性肝炎外,最近被證實其口服錠劑也會增加四成罹患心臟疾病與腦中風的風險

所以我曾對廠商大打有痠痛就該用的廣告相當不滿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7914

既然是醫生常用的成分,就該由醫生開立,因為專家才懂權衡治療與不良副作用間該如何拿捏

眾所皆知的抗氧化劑:維生素E,常被拿來當成營養補充品、或食品的抗氧化劑(化學防腐劑的替代品),最近發現它會提高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、以及骨質疏鬆...

加上舊文提過幾種常用藥的副作用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2850&prev=42861&next=42723&l=f&fid=7

我想說的是:這種被提煉純化出來的單方,有時我們很難斷言它的好壞

很多時候,我們需要的是某種元素與其他幾種一起食用才能得到其好處、避開不良的副作用

像是脂溶性維生素必須與油脂一起攝取已是老生常談。

一個與用藥觀念沒什麼關係,但也是簡單不易懂的例子:過去科學家為了解大腦的運作,以人工培養了一些神經元

經過為期不短、全球各頂尖團隊的努力,就是沒法了解單顆神經元的放電行為有什麼規則

近來有團隊取了64個神經元放在一顆球體上,其分布模擬人腦,最後發現他們的放電行為依循著某種規則

簡單不見得易懂,有時我們不是輕忽、就是不斷鑽牛角尖